Page 52 - 2019年臺灣海域潮汐觀測資料月統計年報_20221006_宜潔-2
P. 52
1-3 潮汐資料說明
一、觀測時間採用東經 120 度地方標準時。
二、本次分析之潮汐資料包含以壓力式及超音波式兩種系統之潮位儀。
三、壓力式潮位儀係將儀器布放於最低潮位以下的深度,透過感應器感應海水昇降
產生的壓力變化,再透過訊號轉換成水位高度。超音波式潮位儀係將儀器置於
穩定井之上方,計算音波來回測量水面與感應器間之時間,推算水位高度。
四、潮位站除離島潮位站(澎湖、七美、水頭、料羅灣、馬祖)外,皆引測至臺灣高
程基準(TWVD2001),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及經濟部水利署之資料取得頻率為 6
分鐘 1 筆。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之資料取得頻率為 1 小時 1 筆。
五、本年報列載之各項資料,其採用單位如下:
觀測項目 潮位 週期
單位 公分 (cm) 小時
六、年報包含各項觀測項目之逐月統計圖表,其中逐月統計表包含平均統計值與極
值,各統計值說明如下:
1. 高(低)潮位:每日所發生之海面升降現象並不規則,當海面上升至相對最
高時稱為高潮或滿潮;當海面下降至相對最低時稱為低潮或乾潮。本表依
序記載每日所發生之第 1 次高(低)潮及第 2 次高(低)潮之潮時及潮高。
2. 潮汐蒐集率:當月潮汐有效觀測百分比。
3. 平均潮位:當月潮位的平均值。
4. 以每發生高低潮各一次計算:以依序發生一次高潮與一次低潮視之時間視
為一次週期,計算其當月發生次數、高潮位平均值、低潮位平均值、潮差
平均值、潮差最大值與發生一次高低潮週期之平均值。
5. 以每日發生較高高潮位(HHW)與較低低潮位(LLW)計算:若一天發生兩次
高潮或兩次低潮,以較高高潮及較低低潮進行計算。
6. 當月最高(低)高(低)潮位:當月潮位最高的發生時間及潮位值。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