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2 - 蘭嶼時令-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傳承
P. 432
蘭嶼時令 ༺ࢻૄऎݱ˖ʷٙෂו
第 39 卷,第 3 期,1989 年 9 月,頁 101-124。 鄭惠英、董瑪女、吳玲玲,〈野銀村的工作房落成禮〉,《中央研究院民
張燦穩,〈蘭嶼椰油村雅美族人儀式性漁撈活動之漁場利用型態〉,《師 族學研究所集刊》,第 58 期,1984 年,頁 119-151。
大地理研究報告》,第 17 期,1991 年 3 月,頁 147-192。 鄭漢文,〈雅美族的民俗植物〉,《東臺灣研究》,第 1 期,1996 年 12 月,
陳世慧,〈蘭嶼與巴丹島的故事〉,《原住民文獻》,第 6 期,2012 年 12 頁 67-104。
月。 鄭漢文、王桂清,〈蘭嶼達悟(雅美)族貝類文化初探〉,《東臺灣研究》,
陳敏慧,〈從敘事形式看蘭嶼紅頭始祖傳說中的蛻變觀〉,《中央研究院 第 11 期,2008 年 07 月,頁 71-74。
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 63 期,1987 年,頁 133-193。 鄭漢文、王桂清、廖聖福、施拿保,〈蘭嶼雅美拼板舟之結構用材〉,《東
陳鴻瑜,〈臺灣與菲律賓之間巴丹群島主權歸屬問題〉,《國史館學術集 臺灣研究》,第 7 期,2002 年 12 月,頁 3-44。
刊》,第 7 期,2006 年 3 月,頁 131-191。 蕭謙麗、林明聖、楊榮堃、德方丹,〈由水系談蘭嶼的地形演育〉,《東
鹿野忠雄,〈紅頭嶼 Yam:族之與「粟」有關之農耕儀禮〉,《公論報-臺 臺灣研究》,第 3 期,1998 年 12 月,頁 31-49。
灣風土》,第 55 期,1949 年,頁 35-48。 謝永泉,〈蘭嶼沒有老人魚、女人魚、男人魚,只有 oyod 和 rahet 之分〉,
鹿野忠雄,〈紅頭嶼の石器とヤミ族〉,《人類學雜誌》,第 57 卷第 2 號, 《蘭嶼雙週刊》,第 315 期,2003 年 3 月 23 日,第二版。
1944 年,頁 35-48。 關華山,〈雅美族的生活實質環境與宗教理念〉,《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黃厚源,〈臺東縣的山地鄉〉,《臺灣文獻季刊》,第 29 卷第 4 期,1978 究所集刊》,第 67 期,1989 年,頁 143-175。
年 12 月,頁 283。
奧田彧、岡田謙、野村陽一郎,〈紅頭嶼セミ族の社會組織〉,《社會經 三、專書論文
濟史學》,第 8 期,1939 年,頁 1-36。
楊政賢,〈島、國之間的「族群」:臺灣蘭嶼 Tao 與菲律賓巴丹島 Ivatan 移川子之藏著、黃秀敏譯,〈方位名稱和民族遷移及地形〉,《臺灣南島
的口傳歷史〉,《Journal of Austronesian Studies》,第 3 卷第 1 期, 語言研究論文日文中譯彙編 1993(1940)》(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
2012 年 6 月,頁 27-54。 化博物館籌備處,1993 年)。
楊政賢,〈從交換到交易-蘭嶼飛魚物資處置「人魚網絡」的當代變遷〉, 陳玉美,〈夫妻、家屋與聚落--蘭嶼雅美族的空間觀念〉,黃應貴主編,
《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 4 卷第 3 期,2014 年 09 月,頁 123- 《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98 年 06 月,
144。 二刷),頁 133-166。
楊政賢,〈意象、藝像與商品:蘭嶼達悟族飛魚文化的當代顯像〉,《民 臧振華,〈保存蘭嶼地下史料的重要性:一個學術的觀點〉,財團法人臺
俗曲藝》,第 179 期,2013 年 03 月,頁 75-121。 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編,《2002 臺北市原住民文化祭系列
趙元貞,〈試析蘭嶼達悟族創生神話的思維〉,《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 活動—南島民族世紀首航暨海洋文化國際論壇論文集》(南投:財
第 8 期,2009 年 12 月,頁 59-77。 團法人臺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2002 年)。
蔣斌,〈蘭嶼雅美族家屋宅地的成長、遷移與繼承〉,《中央研究院民族
學研究所集刊》,第 58 期,1984 年,頁 83-117。
402 403
ɨʹ
ᚆᏉࣛ˿ʫࠫ" JOEE
ᚆᏉࣛ˿ʫࠫ" JOEE ɨ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