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國家海洋研究院111年年終成果手冊-科研巡航.鏈結世界KeeP Going
P. 30

完善海洋基礎調查







            離島海域海床監測調查


            合作研究單位: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 陳麗雯 副研究員、黃偉琳 計畫型專任助理
                             自強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本院海域地形底質任務主為完備海洋國土基礎資訊,以作為爾後長期監測及應用管理之參考。本院於 111
            年度以補充臺灣海峽資料空乏區域為目標,進行臺灣灘及馬祖海域地形監測調查,同時藉由海床特徵測繪及變
            化分析實踐海底地形監測之職掌,透過與過往資料交叉分析研究海底環境變遷間的交互影響,以利監測調查海
            床穩定性及洞悉海床生態環境可能的變化。

                 我們利用 111 年度於臺灣海峽南端之臺灣灘新收集的水深地形成果,與 109 年度些微重疊的區域進行局
            部侵淤分析比較,以作為爾後監測海床穩定性以及該區海流監測目標之參考。此外,我們藉由 111 年度臺灣海
            峽北端之馬祖外海海床探測成果,進行地形資料補遺以及海床特徵影像辨識分析,作為離島海域永續利用之監

            測記錄的初始點。
                 臺灣灘地形多變,111 年接續 109 年向西繼續補充測量 ( 圖 1),南段水深較中北段起伏顯著。由臺灣灘兩
            年間 16 平方公里的沙波分析,發現北側沙波及南側沙波的高程變化約在 -6~+7 公尺以及 ±2~3 公尺間 ( 圖 2),
            且在南段水深 40 公尺左右;就沙脊而言北側遷移量最大約 80 公尺較難側遷移量 30 公尺大許多,顯示北側淺
            部沙波可能較易受向北的海流影響而程度較大。此外,馬祖外海海床地形探測結果 ( 圖 3),在南竿以南我們捕

            捉到許多疑似人為挖鑿的孔洞或連續溝渠 ( 圖 4)。



                                                                                                                                   圖 3、馬祖海床多音束地形成果圖







































            圖1、臺 灣 灘 多 音 束地 形 成 果 圖                              圖 2、臺 灣灘 局 部 侵 淤分 析 圖                                             圖 4、馬祖海床特徵解釋,黃綠點可能為海床孔洞、綠溝線為鑿挖痕、籃框內則為局部沙波構造







      30                                                                                                                                                                                                                               31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