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 國家海洋研究院111年年終成果手冊-科研巡航.鏈結世界KeeP Going
P. 2
議程
成果海報展示 地點 : 一樓D-2
議題一、整合海洋科研資訊 報告人 頁
1-1 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 林昆毅 8
時 間 議 程 地 點 1-2 水域遊憩活動安全監測技術研發 楊文榮 11
10:00-10:30 報到 議題二、完善海洋基礎調查 報告人 頁
10:30 典禮開始 2-1 南沙太平島周圍海域環境特徵研究 陳麗雯 16
10:30-10:35 主任委員致詞 2-2 南沙太平島周邊海域環境DNA資訊蒐集 陳宜暄 19
報到
2-3 南沙太平島大型藻類資源調查 (II) 周立進 21
10:35-10:40 院長致詞
2-4 南沙太平島常見大型藻類圖鑑 周立進 23
10:40-10:50 貴賓致詞
12樓海景會 2-5 臺灣西部海域鋁背景值調查研究 洪臧燮 25
10:50-11:00 年度成果影片播放(跨國會議及合作、船模國家隊成立、研究成果等) 議廳(D-1) 2-6 臺灣西部海域大型底棲動物相調查(I) 陳國書 28
11:00-11:30 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NODASS)成果展示 2-7 離島海域海床監測調查 陳麗雯 30
11:30-11:35 現場大合照 2-8 近岸海氣象浮標觀測系統 傅科憲 32
11:35-12:00 媒體聯訪 2-9 外傘頂洲侵退防治技術開發與策略建構計劃—雲嘉海岸漂沙質點追蹤與地形變遷機制探討 卓訓杰 34
2-10 海域底質採樣分析專業服務案 洪臧燮 36
12:00-13:00 餐敘
2-11 應用綠色循環技術減緩沿岸生態衝擊之研究 謝炎恭 38
成果口頭發表 2-12 臺灣西北海域有毒矽藻生態與環境監測調查 蔣國平 41
2-13 離岸風電場生態保育環境監測研究—苗栗及雲彰風場 謝炎恭 43
議題一、完善海洋基礎調查 (D-1) 議題二、文化傳承人才培育 (D-2)
講者 頁 講者 頁
主持人 : 張至維 主持人 : 蘇嘉宏、嚴佳代 議題三、提升海洋研究發展 報告人 頁
13:00-13:15 海洋產業從業人員能力內涵分析與培 3-1 初探我國首座海域核輻射自動監測站 王博賢 46
南沙太平島大型藻類資源調查 (II) 周立進 21 張珮錡 94
育策略-以離岸風電產業為例 3-2 臺灣西部海域與離島海洋生態系水下聲景量測 許世霖 48
3-3 海上空難之水下聽音定位技術開發與作業流程研究 賴堅戊 50
13:15-13:30 水下文化資產現地保存監測基礎資料 傅瓊慧
南沙太平島周圍海域環境特徵研究 陳麗雯 16 84
建置(110-113年) 3-4 離岸風電場水下聲學資料蒐集 許世霖 52
3-5 作業化水質模式發展更新及維運 李孟學 55
海岸聚落與環境永續之區域發展模式
13:30-13:45 臺灣西部海域鋁背景值調查研究 洪臧燮 25 張桂肇 90 3-6 衛星影像超解析度AI技術開發與動態監控 劉正千 56
研究(Ⅱ)
3-7 海洋現場總菌暨弧菌自動檢測系統開發 王博賢 58
花東海岸傳統地名與海洋文化調查研 3-8 海洋科技政策綱領、行動策略暨行動計畫 林世昌 60
13:45-14:00 臺灣西部海域大型底棲動物相調查(I) 陳國書 28 李侑儒 88
究
議題四、引領海洋產業升級 報告人 頁
臺灣西北海域有毒矽藻生態與環境監 骨牌或拼圖:中國領土海上擴張的對
14:00-14:15 蔣國平 41 李謁霏 92 12樓 (D-1) 4-1 以數值方法探討(反)聖嬰現象對臺灣周遭海洋狀態的影響 陳沛宏 64
測調查 象—臺灣
&
4-2 探究不同透水性堤防對於孤立波傳遞之影響 鄭明宏 66
1樓(D-2)
14:15-14:30 茶敘休息 (Tea Break) 4-3 基於機器學習之海難搜索救援海面流場短時預報模組開發 賴堅戊 68
4-4 雙浮游式黑潮渦輪發電機陣列之系統動態分析 李傳宗 70
議題三、提升海洋研究發展 (D-1) 議題四、引領海洋產業升級(D-2)
講者 頁 講者 頁
主持人 : 楊文昌 主持人 : 廖建明 4-5 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總體環境分析—以台東縣園區為例 陳韻心 72
4-6 臺灣深層海水潛在場域環境研析 余采倫 73
以數值方法探討(反)聖嬰現象對臺灣 探究不同透水性堤防對於孤立波傳遞
14:30-14:45 陳沛宏 64 鄭明宏 66 4-7 海洋產業發展與資源開發—深層海水取水管線整合性監測系統研究試驗 姜國正 75
周遭海洋狀態的影響 之影響
4-8 深層海水食品微生物之資料庫建立與其發酵生長代謝分析之研究 余采倫 77
基於機器學習之海難搜救海面
14:45-15:00 臺灣西部海域與離島海洋生態系水下 許世霖 48 賴堅戊 68 4-9 降低海域船舶排放對空品影響策略研擬 楊文榮 79
聲景量測 流場短時預報模組開發
4-10 臺灣離岸風電平台繫纜關鍵技術—海洋能供應鏈盤點建構與營運策略研析 戴志言 81
我國深層海水產業總體環境分析—以
15:00-15:15 初探我國首座海域核輻射自動監測站 王博賢 46 陳韻心 72 議題五、文化傳承人才培育 報告人 頁
台東縣園區為例
5-1 水下文化資產現地保存監測基礎資料建置(110-113年) 傅瓊慧 84
衛星影像超解析度AI技術開發與動態 雙浮游式黑潮渦輪發電機陣列之系統
15:15-15:30 劉正千 56 李傳宗 70 5-2 淺水域或濕地水下文化資產探勘技術研究(110-112年) 傅瓊慧 86
監控 動態分析
5-3 花東海岸傳統地名與海洋文化調查研究 李侑儒 88
臺灣離岸風電平台繫纜關鍵技術—海 5-4 海岸聚落與環境永續之區域發展模式研究(Ⅱ) 張桂肇 90
15:30:15:45 臺灣深層海水產業潛在場域環境研析 余采倫 73 戴志言 81
洋能供應鏈盤點建構與營運策略研析 5-5 骨牌或拼圖:中國領土海上擴張的對象—臺灣 李謁霏 92
5-6 海洋產業從業人員能力內涵分析與培育策略—以離岸作業塗裝人員為例 張珮錡 94
12樓 海景會
15:50-16:00 閉幕式 5-7 遊艇休閒遊憩服務產業人才培訓課程 徐寶華 96
議廳(D-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