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Marine Research volume2,issue1
P. 119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分別在(一)基隆市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設立 1 x 1 m 樣區,拍攝影像,分
                析不同珊瑚體及底質對整體棲地結構複雜度的貢獻;(二)恆春半島西岸的萬里桐珊瑚
                礁,設立 5 x 5 m 樣區,拍攝影像,比較人為擾動對棲地複雜度的影響。在相片覆蓋
                                     2
                率介於 13 ~ 32 張/m 的條件下,產出的三維模型可達到 0.9 ~ 1.1 mm/pix  的解析度,
                獲得毫米等級的 DEM,足以區別不同珊瑚體的形態。


                     在基隆潮境的調查結果顯示,葉片形與分枝形珊瑚的結構複雜度(VRM= 0.3 ~ 0.4、
                Rugosity > 3、Slope > 3000)  明顯較高,表覆形和團塊形珊瑚的結構複雜度則較低(VRM
                < 0.15、Rugosity < 2、Slope < 1500),裸露的礁岩與藻類則介於兩者之間。由此可知,
                構造較複雜的珊瑚體是棲地複雜度的主要貢獻者,而三維建模的量化方式能精準而客
                觀的區別珊瑚體結構複雜度的差異。


                     在恆春萬里桐總計完成 10 個樣區的調查,依據樣區與入水點的距離,可分為近

                入水點(n = 6)與遠入水點(n = 4)等二組。兩組礁區的活動人數比例約為 3:1。三維模
                型分析結果顯示,近入水點礁區的棲地複雜度(VRM = 0.09 ± 0.01)比遠入水點(VRM =
                0.16 ± 0.02)明顯較低,顯示海域人為活動會破壞脆弱的珊瑚體,導致礁體結構趨於單

                調。本研究也嘗試使用空拍機在該海域珊瑚礁區拍攝的影像,建立水下珊瑚礁三維模
                型(圖 5),在合適的水文與天候條件下,可取得解析度甚高的成果。


                     珊瑚礁的三維模型也可應用於環境教育和展示,讓一般民眾在陸上即可了解水下
                珊瑚礁生態系的仿真立體結構。國外已有許多研究者透過網路展示成果,例如美國夏
                威夷大學的                  Dr. John H.R. Burns         所建立的               Sketchfab   網站
                (https://sketchfab.com/johnhrburns)即有豐富內容。未來隨著 AR (擴增實境)和 VR (虛擬
                實境)技術的發展,展示三維模型的方法將會更多樣而簡便。

           體結構 珊瑚礁立







           的
           量化
           與
           分
           析













          115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