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家海洋研究院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資訊公開> 研究報告
:::

研究報告

中央內容區塊
17至19世紀台江內海沉船事件及聚落文化變遷研究案(110-112年)
自行研究
發布日期:110-11-04
發布單位:海洋政策及文化研究中心
一、研究緣起、目的

台江內海為遭受17世紀外來治權影響之重要歷史場域,經過四百年河道遷移、沙洲、潟湖、內海陸化及城鄉發展之地理環境變遷,許多當時期的水域已不復見。而這些地形變遷浮覆陸化現象,造成該水域現部分陸化、部分為濕地,對於周邊聚落形成、發展、移動,以及該區海洋文化之變遷有重要影響。另外文獻所記載在曾文溪口以南、鹿耳門溪、鹽水溪口濕地範圍內的潛在荷蘭船隻遺跡群,亦為當時期海洋物質文化的見證。

       有關台江內海地形變遷之研究,除102、103年度由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申請科技部(當時為國家科學委員會)之「台江內海地區的人文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空間資訊科學與跨領域研究計畫外,近期則為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一樓展廳展有17世紀迄今台江內海海岸線變遷圖示。惟前開二者多由地球科學、資訊科學、土地與環境運用角度看台江之地形變遷,中研院雖有一子計畫針對人文社會經濟發展為研究標的,並整理當地聚落及宗教分布的歷史資料,惟未對地理環境所造成的聚落形成、變遷,或其與族群關係、海洋文化之關聯作深入研究。

       另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104-105年曾委託淡江大學辦理「荷屬東印度公司沉船遺址歷史文獻資料蒐集及研析」案,主要工作項目為荷屬東印度公司相關沉船之史料蒐集、分析、研究,大致瞭解荷蘭東印度公司船舶資料分布及遭難船舶紀錄,提供重要參考資訊。近年荷蘭海牙檔案館業開始進行史料檔案數位化,應得再以補充新史料及船舶發展進程。而其他學者如曹永和、江樹生、胡月涵、林偉盛、邱馨慧、康培德等分別從日記、日誌、報告等文書針對貨運、貨品、族群關係等做不同面向研究,極少針對沉船為標的進行研究。

       台江內海及大員所可能存在的沉船遺跡,以及其地形變遷、聚落遷徙與重要歷史場域是建構臺灣島史不可或缺的物質證據,本案擬配合另一計畫「淺水域或濕地水下文化資產探勘技術研究」所須歷史輔助資料及地形變遷圖資,規劃蒐整國內外有關台江內海及大員地圖、重要歷史事件及沉船相關文獻檔案,藉由田野調查及相關圖資套疊,作為該水域調查規劃及目標物比對之參考,並以海洋文化角度歸納台江地區聚落形成及遷移路線,以及與海相生之生活圖像。其成果將以地理資訊系統(GIS)進行空間資料建置,以利後續之教育推廣用。

二、研究內容

 110年
       蒐集國內有關荷蘭東印度公司於台江內海地圖及沉船文獻資料。
 
       111年
       (一)辦理台江內海荷治、明清時期重要歷史事件及聚落分布圖書文獻資料蒐集。
       (二)辦理台江內海明清時期沉船及重要歷史事件地圖文獻資料蒐集。

       112年
       (一)建立台江內海沉船及重要歷史事件地圖。
       (二)辦理台江內海聚落發展與海洋文化關聯研究。

(自行研究報告預定於113年6月公開)

相關附件
  • 111年台江內海及大員海洋文化發展空間資料架構規劃委託案結案報告  檔案下載:60次
  • 112年台江內海及大員海洋文化發展空間資料架構建置委託案成果報告  檔案下載:1次
  • 瀏覽人次: 891人
  • 更新日期: 113-02-22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國家海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