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家海洋研究院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公告資訊> 新聞快訊
:::

新聞快訊

中央內容區塊
海洋生態監測鏈結,拜會新竹農科院水產所
發布日期:109-03-03
發布單位: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

臺灣環島海岸線綿長,約達1,200公里,海岸型態多元,為我國沿岸海洋生態調查之執行,國家海洋研究院以整合方式,期與各單位建立夥伴關係,串聯我國海洋研究量能。

  本院於本(2)月10日拜訪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水產科技研究所,其地理位置位於新竹香山區,鄰近桃竹苗地區離岸風電潛力場址。配合國家綠能政策,離岸風電場海域生態監測與生物普查為本院重點目標之一,因此特別安排此次研究交流,期能並在此地區設立研究點上建立合作關係。本院由海洋生態與保育中心張至維研究員兼代理主任、陳宜暄助理研究員、許世霖助理員代表前往,本次研究交流包含座談會、水產生物試驗場考察等2個部分。

  座談會上,水產科技研究所林學廉所長分享發展現況,該所成功建立高經濟價值觀賞魚量產平台,並以人工養殖方式復育溪流原生魚種,能有效降低野生族群的撈捕壓力,可作為本院推行海洋生態復育工作的參考。張至維代理主任就本院海洋生態保育工作進行分享,正在進行中之計畫包含109年離岸風電場海域生態監測、底棲生物調查、鯨豚族群健康影響評估等,另外,前導計畫包含藻床育苗、海洋外來入侵種自行研究案也逐步啟動中。

  接下來前往水產生物試驗場,由沈康寧研究員解說,室外養殖池以藻類及餌料為主,室內則具備系統化之養殖設備,以觀賞性魚蝦類為主要養殖生物。另外,水產生物試驗場旁堆放了許多似天然礁岩的岩石,是混合廢棄牡蠣殼及水泥製作之「仿真咕硓石」,具平衡水族箱酸鹼值之功能,並供水中生物躲藏或當作棲地。張至維代理主任則提到,未來本院計畫研發再生資材、牡蠣殼等藻床附著基質,此「仿真咕硓石」可作為本院研究參考。

  此次交流收穫豐碩,本院將持續規劃研究考察交流,串聯其他區域相關研究單位,建立臺灣海洋生態與保育研究網絡。
 

相關圖片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與保育中心與農業科技研究院水產科技所進行研究交流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生態與保育中心與農業科技研究院水產科技所進行研究交流
沈康寧研究員解說仿真咕硓石
沈康寧研究員解說仿真咕硓石
仿真咕硓石形似天然礁石
仿真咕硓石形似天然礁石
系統化養殖設備
系統化養殖設備
培育藍帶荷包魚(Chaetodontoplus septentrionalis)
培育藍帶荷包魚(Chaetodontoplus septentrionalis)
培育長戟米蝦(Caridina gracilirostris)
培育長戟米蝦(Caridina gracilirostris)
  • 瀏覽人次: 1328人
  • 更新日期: 109-03-03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國家海洋研究院